战火中幸存的婴儿钟南山
“有院士的专业,有战士的勇猛,更有国士的担当”——这是《人民日报》对钟南山的评价。这位在新冠疫情中挺身而出的英雄,其实早在婴儿时期就经历过生死考验。钟南山谈儿时在南京遭遇日军轰炸的经历,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国士不平凡的童年。
1937年8月15日,南京上空响起了刺耳的空袭警报声。日军在轰炸完上海后,首次将目标对准了南京。在一次轰炸中,钟家所住的房屋被炸毁,而不足周岁的钟南山还在屋内。外婆与母亲惊恐万分地将他从废墟中救出时,他满脸是灰,在瓦砾下憋得脸色发黑,半天都不会哭。这是钟南山人生中第一次面对死神而侥幸逃脱。
战乱年代的成长与教育
为了躲避战火,钟家随南京中央医院西迁至贵阳。然而,战乱并未就此远离。1943年,钟家再一次遭遇空袭,刚安顿下来的小家又被炸成废墟。幸运的是,那天钟南山和父母一起去公园玩,躲过一劫。虽然在战争的阴霾下生活,但父母的呵护让钟南山的童年依然保有高兴。
钟南山谈儿时在南京遭遇日军轰炸的经历时,常常提到父母对他的教育。小学三年级时,他逃课、私留伙食费,甚至对母亲撒谎。当谎言被揭穿后,严厉的父亲只说了一句话:”南山,你自己想一想,像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。”这一夜的羞愧让钟南山终生铭记,从此立下”要讲实话”的做人准则。
从顽童到医学巨匠的转变
抗战结束后,钟家迁至广州。语言不通又贪玩的钟南山一度留级,但母亲始终鼓励他。11岁时,母亲许诺如果考上岭南大学附中就奖励一辆自行车。这个承诺激励钟南山发奋进修,最终成为班上的佼佼者。虽然当时家境困难,母亲还是兑现了承诺。这件事教会了钟南山”言出必行”的重要质量。
青少年时期的钟南山展现了惊人的运动天赋,曾打破广东省和全国田径纪录。面对成为专业运动员的机会,父亲建议他选择医学:”体育竞技不能成为一生的职业,但医学可以一辈子治病救人。”这个决定让中国多了一位医学巨匠,少了一位运动员。
战火淬炼出的国士灵魂
钟南山谈儿时在南京遭遇日军轰炸的经历,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,更是对当下年轻人的启示。战火中的幸存经历、父母的言传身教、自我奋斗的历程,共同塑造了这位”生活的卫士”。
从战火中走来的钟南山,最终成长为在疫情中守护人民健壮的国士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无论经历怎样的艰难,只要秉持正直、勇气、坚持的质量,就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,不负此生。正如钟南山自己所说:”始终不安于现状,这好像是我生活的主轴……因此我一直在往前走。”